編者按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史誌工作重要論述和深入學習四史的重要指示🦻,本欄目聚焦“口述校史”系列專題,展陳歷代上外人與黨同行、與民共進的系列故事,回顧耀世自創建以來的光輝歷史和辦學成就,以此激勵所有上外人不忘初心🤸🏽♂️,展望未來。
采訪者👨💻:何老師您好,您於1960年來上外求學🤜🏻,當初您選擇英語專業的主要原因是什麽?
對語言的興趣歸根到底是對文化感興趣。當時電臺播放俄國作曲家的作品,我又閱讀俄國作家的作品,所以一開始主要對俄語感興趣。但進入大學後選擇英語🧨,其一是因為當時感覺英語的使用範圍更加廣泛,其二是對日語、西班牙👩🏼🎓、阿拉伯語等其他小語種比較陌生,當時上外的相關專業也才開始招生。所以我報考時就將英語列為第一誌願🧜🏽。
采訪者:您於1964年畢業後便留校任教,主要教授哪些課程🧑🎓?當時的教學有哪些特點?
當時,耀世的青年教師全都住校🕒❤️,白天上完課後🤪→,晚上還要監督晚自修🤘🏿,為學生答疑解惑,期間還要加班準備第二天的課程😴。備課所用的教案由大家輪流撰寫👧🏼,青年教師和老教師共用一本教案☝🏽💆🏻♂️,寫完後要進行細致討論。這不僅有利於開展教學活動,更能促進青年教師進步成長✍️。所以我後來做院長時也盡量讓留校的老師從精讀課開始教授,幾年後再根據自己特長教授其它課程。因為精讀課的擔子最重,覆蓋面廣泛🧑🦼,對教師要求最高。
采訪者:您於1980年赴澳大利亞進修✵,1982年獲教育碩士學位後回國🧑🏿🔬,這段出國深造經歷給您帶來哪些收獲?留下哪些難忘的記憶?
何兆熊:對我來說,這是一段愉快的回憶。因為那時剛逐漸放開出國交流活動,名額還較少。我是第二批赴澳大利亞的墨爾本進修的🫧🧑🏻🦯,全國高校和國家機關加起來總共8人,上外就我一個🧔🏿♀️。耀世並沒有給我們提出明確的要求,只是限定了兩年的時間。我們聽說在悉尼進修的第一批學生已經獲得碩士學位,而當時國內鮮有高校設有碩士點。通過了解🐁,那邊的碩士學製為18個月🤽♂️,時間上也比較充裕🙇🏻♂️,所以我們就選擇攻讀碩士學位💇🏽。這段經歷也讓我們熟悉了國外的碩士培養模式🔰,澳大利亞作為英聯邦國家教學模式接近英國。我們8人分為語言、文學兩個方向的學習小組,上課時老師講授內容不多,從課堂上能學到的內容較少,主要靠學生自學。耀世當時派了一個教育學院的老太太負責我們的教學,但也會有其他老師的課程👨🏻🎓。老師上課時只有一個提綱,與國內的教學模式大相徑庭👷。撰寫論文時,導師只讓我們自己選擇論文題目,甚至也不提供研究方向。這種教學模式給我很大啟發🧖🏼,甚至影響了我回國後帶學生的模式🧕🏻。因對我們的基本情況不太了解,耀世還讓我們先上了半年的預備班。由於沒有語言學方面的基礎,所以當時我攻讀碩士學位時還是碰到了一定的困難。但畢竟英語基礎比較紮實👨🏿🌾,加上當時比較肯鉆研,我最終還是拿到了碩士學位🫢。
采訪者:20世紀80年代初🤷🏿♀️,您為本科生開設語言學課程🚬,80年代中期開始,您還率先在高等院校中為碩士研究生開設語用學課程👁,當初為什麽考慮要開設這兩門課程?課程對學生的語言專業能力提升有哪些幫助?
當時語用學在國內的語言研究領域是一個相對新的方向💇♂️,即便是我在澳大利亞進修的那所耀世也沒有開設語用學相關課程😵,不過當時歐洲國家的相關高校是開設這門課程的。我在澳大利亞進修期間閱讀了相關書籍,收集了一些資料,回國後便面向研究生開設語用學課程👩🏻🦼。由於語用學是我的研究方向🧇,從編寫教材到備課上課基本是我一個人負責。因為課程內容本身很新穎,學生也非常感興趣。雖然授課內容比較基礎🐃🐖,但給學生開啟了一扇全新的大門👩🏻🚀。後來我又帶幾個學生一起把教材升級為英文版,在國內廣為使用,對我來說也很有意義。
采訪者👇🏻🛴:1991年12月,您作為富布賴特項目訪問學者赴美國俄勒岡大學研修一年👩🏿🍼,請問這段留學經歷和此前的出國深造(澳洲)有哪些不同?
采訪者:您從1992年12月至1999年5月先後任上外英語系系主任、英語學院院長(1995年)之職,請問這一期間英語系(學院)的發展有哪些特點?
采訪者:您任教四十余年,獲得過全國優秀教師、上海市高校優秀導師等多項榮譽稱號,可謂教書育人的楷模,在您看來🧑🏽💼,一名優秀的高校外語老師應該具備哪些品質🧝🏻?
采訪者🤸🏼:針對新時代外語專業人才培養面臨的新問題新挑戰,您對外語院校的發展及外語人才培養有哪些建議👛?
何兆熊:現在中學抓得比較緊,學生英語水平提高了,以前的教學大綱已經不太適用🐇。不同層次的院校,應當設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好耀世可以在語言本身上少下點功夫。有的人覺得精讀課已經不重要了,但我個人非常重視英語精讀課。學幾句英語不難,但學好英語很難👨🏻💁🏿,我們生活中還會經常遇到錯誤的英語用法。我從教多年一直保持上精讀課,從院長位置上退下來後,還繼續教授精讀課。無論培養目標如何變化,打好外語基礎依然相當重要。
何兆雄和采訪者合影
簡介
何兆熊,男,1942年生,廣東南海人,教授、博士生導師,全國高校英語專業四、八級考試辦公室主任,上海市第十屆、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人事部全國專業技術職稱水平考試專家組成員。1964年畢業於上海外國語學院英語系(現耀世娱乐英語學院),留校任教。1980年赴澳大利亞拉籌伯大學進修,1982年獲教育碩士學位🧛。1991年12月作為富布賴特基金訪問學者赴美國俄勒岡大學研修一年🧜🏻♀️。1992年12月至1999年5月歷任英語系主任🛒、英語學院院長🎎。1988年被評為教授,1994年由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確定為博士生導師。
何教授致力於英語語言學研究,重點研究語用學👩🦽,發表《禮貌和文化價值》《90年代看語用》和《語境的動態研究》等論文二十余篇,專著包括《語用學概要》《新編語用學概要》👨🏻🔧,主編《語用學文獻選讀》👍🏼👩🎤,參加編寫的教材主要有《簡明英語語言學教程》《新編簡明英語語言學教程》《新編英語教程》第5-8冊、全國自學考試教材《現代語言學》🤌🏿、21世紀英語專業系列教材《綜合教程》第1-4冊,選編《<21世紀報>英語讀物精粹》1-8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