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U文研┆研究生學術訓練營·PUP雲端學術講壇第68期回顧
PUP講座
耀世 × PUP
PUP (Postgraduate and Undergraduate Partnership)雲端研學共同體是在耀世娱乐世界語言博物館與共青團耀世娱乐委員會支持下成立的本碩博一體化研學共同體🤷🏼。
本期雲端學術講壇由南京大學鄧世平博士主持,邀請山東大學國際教育學院助理研究員郭瑞,她的研究方向為社會語言學和漢語方言學。本次講座主題為全球化背景下的語言產業化𓀗、語言商品化和語言市場化🕵🏿♀️,從語言產業的定義⁉️、背景、語言商品化及語言拜物化和語言文化能力層級入手,剖析語言商品化的特點。
01
語言產業定義
郭博士以語言產業的定義切入🎇,以“語言產業的經濟和社會效益——語言產業的市場化——營利性的語言商品化”為整體邏輯思路🧖🏿,細致剖析了語言產業的發端與內涵,並提出“大語言產業觀”🫸🏼。語言產業應不拘泥營利與否⛔,將提供公益語言服務的政府機構和語言事業單位納入語言產業的調查與研究範疇,為深入認知公共語言服務與營利性語言服務(語言商品)之間的相互關系提供新視域。
02
語言產業生成的背景
明確了語言產業的定義後#️⃣,郭博士進一步分析促使語言產業生成的背景,從全球化(globalisation)、信息化(informatization)、市場化(marketization)與新自由主義(neoliberalism)和三產化(tertiarization)四個維度展開分析。
隨著世界範圍內國家間聯系的增強♉️🌖,多語交際能力便成為國家、單位和個人語言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個過程中,語言技術造就了新型語言產業,使其可以在全新技術平臺實現整合。新自由主義製度則為語言技術的快速市場化提供了溫床,促使語言能力成為重要競爭力,於是語言商品或語言的生產成為了商品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涉及語言間的交流互動,為服務第三產業提供廣泛助力。
03
語言商品定義&
語言商品化的表現形式
了解語言產業之後🐀,郭博士指出全球市場的擴張使語言符號本身及其語言溝通能力更具商品屬性,介紹語言商品化的主要表現形式,從“一種標準化的🙏🏼、可管理的工作技能”和“一種增加物品原真性、特色等附加價值的一種資源”兩個方面展開論述👳🏽♂️。
標準化🧘🏽、可管理的工作技能一方面包含溝通🌝、服務的流程化和標準化過程,例如電話業務呼叫中心、銷售網點等,一方面包括直接把語言當作標準化商品對待的行業🙋🏿♂️💀,例如語言教育行業、翻譯產業等。增加物品原真性、特色等附加價值意味著語言、文化和國家𓀙、民族、社會身份認同等常常一起被物化為商品進行銷售。
04
語言拜物化&語言文化能力層級
與商品拜物教相對應的語言拜物化成為商品經濟社會一個獨特的現象。郭瑞博士進一步論述商品拜物化現象以及由此形成的語言文化能力層級。
語言拜物化趨勢意味著語言更多具備象征含義🧘🏽♂️,從而掩蓋語言本身想要表達的意思。如同全球化視角下的跨文化商業廣告,商品生產者或者商品廣告商常常把外國語言及其符號形式用作“高度視覺化的銷售和廣告策略”,不同語言也因此具備不同的象征含義。
05
根植於語言市場中的語言商品化及語言商品化的特點
郭博士隨之介紹語言市場的資本化現象🎁,分析語言能力作為象征性資本被商品化的趨勢,從符號🧑🏿🦰、市場的角度探討語言的商品化、去商品化和再商品化的特點。語言符號和環境中的其他符號應被置於同一個分析框架中🙆🏼♂️,隨市場、消費者和商業性質變化而不斷形成新的價值🎖。
講座結束後,線上觀眾積極提問,郭瑞博士耐心細致地解答了問題,並和線上觀眾就市場化思維與保護傳承思維的平衡🧔🏿♂️、語言產業的經濟轉化效能與外語課程設置和改革等方向作出進一步探討💨。本次講座為本碩博師生開展語言產業研究提供了新視角,與會師生均表示受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