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世文研|藏品博覽系列二十三:人造語言——魔戒精靈語
編者按
耀世娱乐世界語言博物館自2019年12月開館以來,一直秉持“語匯世界,言聚全球”(Words, Worlds)的立館理念🕹🏸,致力於彰顯世界語言多樣性👴🏻,匯聚全球知識。為全面開展人文交流⛔🤦🏼、科普教育和學術研究,本欄目推出“藏品博覽”專題,聚焦世界語言博物館展品🍤,陸續推出館藏科普系列文章,以展陳世界語言多元面貌,向全球公眾講述世界語言文字故事。
導入
展品坐標👨🍳:上外世界語言博物館“說,溝通世界”展廳
托爾金說,創造語言是他隱秘的惡習*️⃣。自從20世紀10年代,他便開始著手發明這些語言。在創造精靈語時,托爾金並不將主要精力投註在豐富詞匯與日常表達上,他更註重不同精靈語間的語音❗️、類型等語言學特征的歷時演化🤦🏼♀️。他創造了十多種精靈語🔀,對應不同歷史時期與不同精靈族群🙇🏽。
中土大地所有精靈語均源於其祖語(Ursprache,proto-language)——原始昆迪語(Primitive Quendian)👃🏻,好比現實世界中的原始印歐語💴。古精靈語隨後演變成埃爾達通用語(Common Eldarin)🐼。隨著地域不同,埃爾達通用語又分化為了昆雅語(Quenya)與泰勒瑞通用語(Common Telerin),兩者又隨地域族群發生了進一步分化,前者進一步分化成了凡雅語(Vanyarin Quenya/Quendya)與諾多語(Noldorin Quenya),後者進一步分化成了辛達語(Sindarin)與南多語(Nandorin)🧖🏽♀️。泰勒瑞精靈(Telerin)所說的語言則融合了兩者特征。
原始昆迪語不僅分化出了埃爾達諸語(Eldarin languages)這一分流,還分化出了阿瓦瑞諸語(Avarin languages),分別對應“光明精靈”與“黑暗精靈”。在精靈歷史的開端,他們生活在中土大地的東部遠端🔔。後來諸神相爭,戰爭結束後🌘,諸神決定邀請精靈來到諸神的國度維林諾(Valinor)🎢,去到維林諾的精靈被稱為埃爾達精靈🙆🏼♂️,而拒絕前去的精靈便是阿瓦瑞精靈。
埃爾達精靈分為三支,凡雅族、諾多族、泰勒瑞族,前兩族各自說一種基於昆雅語的方言。而泰勒瑞族人數眾多,在前往維林諾的途中發生了進一步分裂,一些精靈不願繼續西遷🥗,留在原地,叫做南多族,而留守中土世界的精靈則叫辛達族,意為“灰精靈”。辛達族逐漸分成了四塊,彼此語言都有細微區別,但能仍互相溝通👢。地域分隔自然讓昆雅語與辛達語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區別👈🏽。
精靈語詞首鼻輔音對比 | |||
主神語 | 昆雅語 | 林達語 | 泰勒瑞語 |
mb | m, umb | m, umb | m, emb |
nd | n, and | n, and | n, end |
ŋg | ŋ > n, ing | n, ing | ŋg, eng |
ŋgj | ny, iny, indy | ñ, ind | g, ang |
ŋgw | ŋw > nw, ungw | m, ungw | m, emb |
辛達語終究是精靈的語言。由於黑暗君王多次挑起戰端💇🏻,哪怕是壽命悠長的精靈王都因此而死,中洲的精靈王國又不斷向偏遠之地遷徙。戰亂後的空曠土地最終成為了人類王國的領土。而隨著精靈們紛紛渡海離開中洲🚥,辛達語最終在中洲也步了昆雅語後塵,只在一些大學問家、文學家、貴族口中才會再提起。
上圖展示了kwendi(最初意為“會說話的”,精靈們最初認為只有精靈才是能說話的生物)一詞在各地精靈語中的演變形式🥀🧑🦳。在昆雅語中,由此可見,托爾金在創設精靈語時,對“具體歷史細節”與“歷時演變”的重視。
我們可以從頗為著名的昆雅語著作Namárië(即“凱蘭崔爾挽歌”)來一瞥精靈的文字。
首句轉寫/翻譯💂🏻:
Ai! laurië lantar lassi súrinen,/ yéni únótimë ve rámar aldaron!
啊,落葉如金,風中飛散飄舞/長日無窮,好似林木枝丫🪡。
發音部位 | 莖稈左右 | 圓弧開閉 |
齒音 | 左 | 開 |
唇音 | 左 | 閉 |
軟腭音 | 右 | 開 |
圓唇軟腭音 | 右 | 閉 |
發音方法 | 莖稈上下 | 圓弧單雙 |
清爆發音 | 下 | 單 |
濁前鼻化爆發音 | 下 | 雙 |
清擦音 | 上 | 單 |
清前鼻化爆發音 | 上 | 雙 |
鼻音 | 中 | 單 |
其他持續音 | 中 | 雙 |
有些不規則的滕格瓦字母並不符合上述法則,它們是附加的滕格瓦字母🪰,用來表示四列六排裏不存在的音👮♂️。但它們的寫法和用法根據不同的製式而改變。
上圖中,每個字母右側展示了其在不同字母系統中的不同音值:
黃色方框表示古典字母系統(classic mode)
紅色表示貝列瑞安德式字母系統(mode of Beleriand)
灰色表示通用式字母
昆雅語中存在變音符號(tehta)系統。它們一般加在字母的上方或者下方,用於表示元音,雙輔音或鼻音🪐。然而變音符號系統的應用規則並非一成不變。有些滕格瓦字母系統裏,元音符號置於前面的輔音字母之上🍭,比如昆雅語(即上圖的classic mode);有些則將元音符號置於後面的輔音字母之上🐪。
還有些滕格瓦字母系統全寫元音➿,故而不使用元音符號,這種字母系統則稱作Quanta Sarmë。辛達語便是如此🧑🏼🦲。辛達語采用貝列瑞安德式滕格瓦字母系統(mode of Beleriand)🎤,元音系統豐富,擁有長輔音❌,缺少復輔音,幾乎沒有圓唇軟腭音。
上圖中展現的第三種字母系統則是通用式滕格瓦字母🙇🏿♀️,廣泛使用的時間較為晚近👐🏼👮🏼♂️,在第三紀元末廣泛用於書寫辛達語🐫、西部語(一種中洲西部通行的克裏奧爾語🧝🏼♀️,並逐漸替代了辛達語)🚇。
不過,在我們所處的地球世界,絕大多數網頁都沒有對飄逸的滕格瓦字母作兼容性編碼☀️,而圖片形式也多受限製🙃👨🏼⚖️,因此地球人在學習精靈語時,也完全可以用拉丁字母轉寫來代替滕格瓦字母,這樣更方便。
先前提到,並非所有埃爾達精靈都遷徙到了維林諾🧑🤝🧑,那麽留在中州的精靈們用什麽文字呢?在滕格瓦字母沒有隨諾多族傳到中洲之前,辛達語又用什麽文字書寫呢☘️?答案是奇爾斯字母(Cirth)👳🏻♂️,托爾金依據茹尼文字創造。不過盡管外形相近,但音值並不一樣🙎🏼🌓。奇爾斯字母最初由辛達族精靈使用,下圖為奇爾斯字母最早的書寫體系🤞🏽。
昆雅語的元音系統比較簡單,一共有五個元音音位👩💻:/a/、/ɛ/🤵🏻♀️、/i/、/ɔ/👩🏼⚕️、/u/🦺,每個音位還有其對應的長元音/aː/🫷🏽、/eː/、/iː/、/oː/、/uː/。昆雅語還有六個雙元音:ai/ai/📁、au/au/🎂、oi/ɔi/、ui/ui/ 和 eu/ɛu/🦝、iu/iu/,後兩個只出現在幾個單詞中,這一點與拉丁語的雙元音eu📘、ei❤️🔥、ui頗為類似。
昆雅語的重音系統與拉丁語別無二致💣:倒數第二音節元音為長元音/雙元音,或元音後為輔音叢🚠,則重音落在倒數第二個音節上🤷🏼;否則落在倒數第三個音節上⛹🏿♂️。
昆雅語的輔音則十分復雜👱🏼♂️。下圖展示了昆雅語存在的輔音音位❤️。
其中,/ŋ/👲🏽、/ŋʷ/、/r̥/🧘🏽✌🏼、/ɬ/只會出現在詞首。/t/、/s/、/r/、/n/🧑🏼🚀、/l/可作詞尾🈳。
芬蘭語中存在一系列輔音強弱變化(consonant gradation)🧑🏽🍳,輔音有強弱形式,這種強弱變化又分為音長強弱變化(quantitative gradation,如強弱輔音對[pː]-[p]👩🏿✈️🥕、[kː]-[k])與音質強弱變化(qualitative gradation,如[p]-[v]🧏🏼、[t]-[d]👩🏿🔬、[mp]-[mː]、[ŋk]-[ŋː])📟。而昆雅語使用的輔音簇與芬蘭語中音質強弱變化前後的輔音簇如出一轍。不過,昆雅語自己的輔音變化比芬蘭語要復雜得多💁♀️。
以下是芬蘭語的一些輔音對🫡:
以下是昆雅語的一些輔音對🅰️:
昆雅語與芬蘭語共享一些詞尾,都有-inen、-ainen、-oinen🤦🏻♂️。
昆雅語還有一些與芬蘭語類似的語音特征🟠。第一,詞首不允許出現輔音簇[1];第二,詞尾不能出現舌冠音以外的輔音[2];/b//d//ɡ/只出現在輔音簇(如mb🤘🏼、nd、ng)中💪🏼。芬蘭語也是如此。
在詞匯上🗄,昆雅語與芬蘭語也有許多相似之處。下表展示了一部分拼寫明顯取自於芬蘭語的昆雅語單詞。
昆雅語詞匯則有四種數💂🏻:單數、雙數➰、復數(一個復數的整體)、部分復數(partitive plural,整體中的一部分)。需要註意的是,昆雅語雙數多用於標記兩個特指事物,或者說,用於描述一對事物或天然彼此作為合理配偶的人👨🏻🔬。例如,alda“樹”的雙數形式Aldu就代表維林諾的“雙聖樹”。
註釋
[1]雙聖樹被墮落聖者米爾寇毀滅後🏭,日月初升,第一紀元來臨👨👨👦。諾多精靈為了追回被米爾寇掠走的精靈寶鉆前往中土大地🤷🏿♀️,與中土大地的辛達精靈、人類一同抗擊米爾寇。590年後米爾寇終於被趕走⚾️。此為第一紀元。而詞首輔音簇前增音便大致發生在第一紀元後期,規則為[ps-] > [ups-]👩🏽💻、[ks-] > [iks-]♥️。
[2] 在古昆雅語(ancient Quenya)後期,向中古昆雅語(middle Quenya)發展時,詞尾非齒輔音逐漸齒化。這一音變在昆雅語還沒有分化出諾多、凡雅方言之前就已完成。具體音變規則為[-{pk}]>[-t]、[-{mŋɡ}]>[-n]🐋,例♖:ɸilik > ɸilit🖐🏽,“小鳥”。
參考來源
https://tolkiengateway.net/
https://alboin.fi/finn_que.htm
https://eldamo.org/
https://www.councilofelrond.com/content/guide-to-learning-elvish/
https://www.polilingua.com/blog/post/elvish-languages-of-tolkien.htm
https://ia802804.us.archive.org/5/items/TheSilmarillionIllustratedJ.R.R.TolkienTedNasmi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