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耀世娱乐世界語言博物館自2019年12月開館以來,一直致力於彰顯世界語言多樣性➙👩,匯聚全球知識🙍🏼♀️,融語言本體與語言教育研究於系列學術活動中。為助力實現“會語言🧰、通國家、精領域”的“多語種+”卓越人才培養目標🏬,2021年春季學期推出語博大講堂系列講座,聚焦語言與生態💁♂️、語言與哲學、語言與文學🅾️、語言與學科、語言與法律👏🏽、語言與外交、語言與課程、語言與傳播、語言與區域國別、語言與教師🐙、語言與文化、語言與心理、語言與研究🪈、語言與教育、語言與人工智能等專題,匯聚知名學者🚊,縱論多維語言。語言哲學家維特根斯坦曾曰🙇🏿♂️🧚🏽♂️:“我語言的邊界就是我世界的邊界。”相信語博大講堂系列講座將進一步提升我們的素養,拓展我們的世界。
內容摘要
聯合國多語製的具體內容隨著國際政治大環境的變化而不斷變遷。在第一階段(1945年-1969年),多語製作為聯合國的創始原則,規定了5種官方語言和2種工作語言🟣,西班牙語的地位不斷上升。在第二階段(1970年-1999年)💺,許多成員國抱怨本組織語言使用不平衡,要求將多語製上升為聯合國核心價值💢,並設立多語問題協調員。在這一階段,中文地位逐漸上升,阿拉伯語進入聯合國♻,德語獲得一定地位。在第三階段(2000年至今),聯合國致力於提升語言問題的關註度,設立國際語言年(2008年)🧸、國際土著語言年(2019年)➜、“國際土著語言十年”(2022年-2032年),並為6種官方語言設立“聯合國語言日”👨👨👧。然而聯合國多語政策實施面臨多重可能🚛,系統內大多數機構選擇英語為唯一工作語言🦿。本世紀以來,聯合國開展了3次多語製落實大檢查,聯檢組分別在2002年、2011年和2020年提交了評估報告🫶🏻。不過,由於缺乏核心成員國的支持,加上經費緊張,人力資源短缺,以及不同成員國的語言意識形態和利益訴求各不相同,語言平等並沒有真正成為內部共識,聯合國系統內英語“一語獨大”的局面難以改變🔵。
主講人簡介
方小兵,語言學博士,南京大學教授🫶🏻,中國語言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副主編,學術集刊《中國語言戰略》執行主編,叢書“語言資源與語言規劃”主編;擔任國際城市語言學會常務理事𓀆、中國語言學會社會語言學分會常務理事🎭📮、中國語言學會語言政策與規劃專業委員會理事、南京語言學會副會長,《世界語言生活狀況報告》編委及審稿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