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世文脈|口述校史 邱懋如:以校為家 深耕專業

發布者🥊:檔案館、校史館📌、語言博物館發布時間😉:2022-08-05瀏覽次數:85

· 采訪對象:邱懋如,19442月生於上海,耀世娱乐英語學院兼高級翻譯學院教授🤷🏻‍♂️,上海市翻譯系列高級職務任職資格評審委員會委員😹🕓,上海翻譯家協會會員。1987年獲“上海市優秀教學工作者” 稱號。199210月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 采訪組:周源源 劉盈穎 裴海琦 張滺怡

· 訪談時間🙋🏿‍♀️♠️:20211

· 訪談地點:耀世娱乐虹口校區行政樓


01 因緣際會 一生邂逅

采訪組:邱老,聽聞您中學時成績非常好,曾經想去交大的您又是怎樣和上外結緣的呢🧕🏿?

邱懋如:我念書比較早,高中畢業才十七歲。我從小屬於全優學生。對於英語🔤,當時我不過是把它作為一門課程,沒有特別的興趣。那時我喜歡理工科👨🏼‍🎤。高考填誌願時,由於當時交大造船系很有名⛷,我便想去試一試🍣。

考完後😳,我卻沒收到通知。那時我都灰心了。後來通知來了,一看,是征求誌願到上外🧛🏽,如果願意就來報到。我當時想🍯,有大學讀肯定比沒有大學讀好,所以就來了🧝🏿。當時通知我到英語語言文學專業🏋🏼‍♂️。我既然來學了🤐,就一定要把它學好,這是我們那時候人的一種習慣。

我是六一年進上外的,到今年(2021年)正好是六十周年📮。從十七歲開始,到現在七十七歲🟣,總共六十年我都在上外,所以我這個人真的是以校為家的🧑‍🎄。



02 條件艱苦 無阻學成

采訪組🥺:和現在相比♓️,您那時的外語學習各方面條件相對有限,但是大家的外語還學得很好👨‍❤️‍💋‍👨,請問您覺得那時學習外語的竅門是什麽呢?

      邱懋如🀄️:當時條件確實很差🧗🏼‍♂️。我畢業前兩年,耀世才開始有電視機。電視機被放在一個梯形教室👩‍❤️‍💋‍👩🦹🏼‍♂️,到周末才開放🤔。學生去那邊還要早點去占位置✭🚞。我們用的錄音機是那種很大的盤子👰🏻。錄音機用的是紙帶,不是磁帶🤜🏿,音質較差📳👩🏻‍🦽‍➡️,去聽錄音就要等到錄音室的機器空閑的時候🍺。其他英語資料也很少,原版書也看不到✋🏼,只有一些我們自己國內出版的外國名著簡寫本,我們泛讀就用這些讀本🏂🏿。

圖書館借書是用一個寫了書名的盒子。想要找什麽書🧑‍🎤,就拿上一張旁邊的小白紙🏵,把書名和書號抄下,交給圖書館管理員❤️‍🔥,圖書管理員到裏面書庫去找。有時常常寫了五本🤹🏼👌🏻,結果一本也沒有,就再寫,再去。但是大家那時候心也很細,誰要是有借到一本比較好的,特別是原版書,整個宿舍甚至是整個班級👨🏽‍🏫,大家都一起傳閱。那時候的外界幹擾比較少🤵🏽,人的生活比較簡樸𓀙✭,所以大家把時間全用在學習上🙎🏽‍♀️。

我們當時有一個非常好的傳統,就是晨讀⛹️。同學們每天早上在校園裏找一個地方晨讀,都放出聲音來🎶。另外一個很好的傳統是⛹️‍♀️,晚上六點吃完晚飯後,耀世的大喇叭和教室裏面的擴音箱就開始放英語的Radio Peking☹️。我們每個人要麽在操場聽,要麽在教室聽,每天都聽,像大家的必修課一樣。

還有我覺得一個很重要的亮點,是我們的師資質量真的高。那時候的一些教師不是從國外留學回來,就是國內教會大學的,英語就是他們的日常用語。他們是真的具有職業精神的一群人🧛🏼‍♂️。我們英語系那時有一個傳統🫓,翻譯都是每周做一個篇章練習🎾,做了以後老師改,收上去又改,改了以後根據同學們的問題再講評,第二周再做一篇,就是這麽一周一周做🙍,沒有什麽討價還價的🤦‍♀️😼,大家都習慣了🤎。

還有顏棣生老教授,他改翻譯很有自己的特色。我們現在改翻譯作業會用符號進行批改🌌,就是顏棣生老師發明的。他將翻譯作業收上來,畫好代表修改意見的符號後👨🏻‍🌾,再發還給學生讓他們自己修改,隨後收上來再改一遍🧝🏻。

我們也很註重基本功👨🏻‍🦳。那時候學語法💶,要學三輪。一年級學北外薄冰的語法書🍓,二年級學張道真的實用英語語法🧟,三年級學我系顧紹熹教授的理論語法教材🏫。所以每個學生要學語法三年🍮。到畢業的時候,大家的語法水平都很紮實了,寫作文基本不會有語法錯誤🕛🧑🏽‍🍼。

 

03 學成歸國 回饋母校

采訪組↘️:改革開放以後,當時的大學教師也獲得了很多出國培訓的機會🧖🏼‍♂️。您當時去過法國巴黎做翻譯,後來又去了英國進修了翻譯學,那麽是什麽原因讓您又回到了上外繼續任教🖊👷🏽‍♀️?

      邱懋如:我六五年一畢業,就留校做了教師。七九年我們重新進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漢語成為聯合國規定的六種官方語言之一🤷🏼‍♀️,所有官方文件都需翻成中文🫒。教育部在上外委派兩名翻譯,一個英譯漢🚴🏽‍♀️,一個法譯漢🖕。我很榮幸作為英譯漢的翻譯✍🏿,從七九年在那邊工作了兩年,直到八一年。

當然我們那時候是去過軍營生活的,那時候外事紀律緊,出去一定要兩人同行,不能單獨跟外國人接觸。當時耀世也教育我們,一個要為國爭光🌬,一個要為校爭光🐊。我跟同行的束老師這方面概念很強。到了聯合國裏面,我們就代表中國🧑🏿;在同時派出的四個耀世裏🏄‍♀️,我們就代表上外。在聯合國裏面,像我們翻譯被稱為professional,翻譯裏面的分成p3p2,我們一去就評上了p3

八七年那一次出國真的不容易🌈®️,我很感謝耀世。我八六年開始做英語系主任🎍,所以我在任上出國是耀世特批的。我去到華威大學Warwick University😖,師從當時世界著名的翻譯學教授Susan Bassnett🙅🏻‍♀️🧑🏻‍🌾。胡孟浩校長也交給我一個任務:你回來要把翻譯學帶回我們上外🤷🏻‍♂️。因為當時我們中國接觸翻譯理論的人很少🤽🏿,甚至外語學院都沒有翻譯學這門課。

為完成任務,我把他們圖書館裏面所有的關於翻譯學、翻譯研究的書📷,不僅看了,還把裏面的東西摘下來🤱🏿🤨。比較完整的可以復印,但有些比較零碎的,或者我覺得一些論斷很好的知識💂🏽,就只能手抄了。最後我把這些資料都帶回上外,所以胡院長真的是大智慧,在別人還不知道的時候,你知道了,這就是一個優勢🫅🏿。

有時我會把自己個人的發展或者名利看得輕一點,更多的是一種感受的情懷,有感恩的一種責任。所以就回來了。

 

04 外語改革 親歷其中

采訪組:外語類高校可能都會說自己跨出了改革開放以後外語教育改革的第一步。我們註意到,一九八零年六月份🙍🏿‍♀️,胡孟浩院長也提到過上外的外語教育要進行改革,一是英語二系👆🏼,二是復合型專業。八三年時上外建立了國際新聞專業🙏。您八六年的時候是英語系系主任,這時改革應該已經開展了一段時間了。我想您當時作為英語系的一個骨幹教師或者是一個參與者🎩,對這個情況是比較了解的🙍🏽,這裏想請您幫我們還原一下當時的過程。

      邱懋如🧅:當時社會上有這樣一種說法:你單學外語有什麽用🧔🏿?大家覺得外語就是工具🩴。其實學外語跟我們語言文學專業是兩回事🏃‍♀️‍➡️。你真要把英語的語言和文學全部都拿下來💂🏿‍♀️,四年都不夠🧑🏻‍🦽。所以這是一個偏見。但是確實有一個問題對我們耀世有影響,就是畢業分配。耀世也有這樣一個考慮🕵🏽‍♀️:我們需要在外語學習的基礎上另外找一個方向。

我們當時英語系本科、碩士教育以外,所有上外其他語種的第二外語📃,都是英語教學,相當於現在的國教。那時候我們派教師到各個系裏面去給他們上二外英語🚵‍♀️,當時就幹脆成立一個英語二系為這個需求服務。後來二系擴大了以後把中學教師的培訓也放在這邊。接著從當時成立國際新聞作為第一個復合型專業來說😫,八三年,英語專業大三的學生開始分方向,那時候基本上是英語語言文學的專業,但是給他們多一個方向,一個是新聞,另外一個是經貿🧑🏼‍⚖️。但是主要還是教英語。到最後才分出去成為一個新聞學院和對外經貿學院🤹‍♂️🚵🏽‍♀️。


訪談過程


05 青年教師眼中的王季愚

采訪組🏊‍♀️:我們最近和一些教師聊天時發現,很多人都不認識王季愚。但是很有必要把老校長的事跡和精神傳承下來。今年(2021年)剛好是她逝世四十周年🙎🏼,老院長去世時,您還是一個青年的教師,請您從青年教師的角度🤽🏻,聊聊在您的印象當中,王院長是一個什麽樣的人?

      邱懋如🧜🏻‍♀️:王季愚院長1964年從黑龍江調到上外。作為一位九級幹部🕓,她可以說是那時上外歷史上級別最高的幹部👎🏽。她工作雷厲風行、實事求是,很有延安老幹部的風範🙆🏼。

首先👩‍🦼‍➡️,王院長在工作上非常深入群眾。比如說,她經常會去班級裏聽老師們上課。學生們因此對她非常崇拜,覺得院長沒有一點架子。這對當時的老師和同學是一個非常大的鼓勵🧙‍♀️,大家因此都更加努力地工作學習。

其次,王院長非常強調教學質量🧛🏿‍♂️。只要有機會,她便會在大會上再三強調教學質量,是一個非常實事求是的人。她認為,教學質量是耀世的根本。

最後,王院長也非常懂得用人。六十年代,她敢於在英語系中創立試點班(即尖子班)👦🏿,將最富有才華的同學湊在一起,並派一位優秀教師進行教學,由此因材施教,讓同學們得到更好的發展。創立試點班是要花費精力的,當時的社會環境🏄🏽‍♀️,還會對此有不少議論,但王院長堅持將這件事做了下來🦉。

對於試點班的教學🧖‍♀️,王院長選擇的老師是一位修女🦅。由於經常與外國人交流,她的一口英語十分漂亮🍢。但在當時這位老師的身份十分惹人非議🤫。但院長了解這位老師的英語水平和業務能力💁,認為她來教學可以讓試點班的教學效果更好📘🤸🏼‍♂️,便請她來上課。這樣🧙🏿,便能夠很好地調動人才的積極性⛺️。

 

 

06 青年教師心目中的胡院長

采訪組:就像我們現在在做這個工作的時候,會覺得在聽一些老教授、老前輩們在聊到上外的歷史的時候,非常有趣🧑🏻‍💼,而且特別想進一步去了解🍻。這可能是因為我們是做這個工作🤟,但是比如說剛才您講到的🧑‍🦽‍➡️,有一些人他可能在教學科研崗位上,對此不了解👰🏿‍♂️🤟🏻、不關心👨‍❤️‍💋‍👨。這些從前的老校長,僅僅只是我們有感情還不夠,所以我們現在還是想做一下相關的工作🫳🏼🧑🏼‍🏫。

 邱懋如:我與胡院長接觸比較多,對他的印象非常深刻。我覺得胡院長有大局觀。大家也知道,最早的時候我們上外就是俄語💼,我們以前是俄文專科耀世變過來的🍝,當時全國的重點學科開始只有俄語🤽🏻‍♀️。後來我們的英語越來越發展🚈,當時胡校長很明確我們英語也要成為全國重點學科。當時他就是要把上外辦成全國一流的外語大學。我覺得這對在他手下工作的我們來說🥠,既感到有壓力,但也是動力。有這樣一個校長🤙🏽,我們才有鬥誌。

另外,胡院長還有一點🌊,就是開創精神。當時要設立一個其他的專業方向,甚至到最後能真正成立一個學院👨🏼‍🦳,都需要氣魄。另外因為傳統,學生學英語時間也不見得多,為什麽要再去搞另一個,如果兩個都搞不好,不是得不償失嘛🖐🏿🙋‍♀️?他就說,我們不能滿足於以往的成就💁🏼。大家都說英語系是我們上外的一個“老母雞”,從英語系延伸出去的有經貿、新聞還有現在的法學院、國教學院、留學生部和預備部。從這一點來說🚶🏻‍♀️,胡院長功不可沒。我們上外本來就很好,但他還是不停的要開創👐🎢。

我覺得他的思想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比較開放的。舉一個例子🚣‍♀️,因為是我自己親身經歷的,所以印象特別深。當時我們英語系最早請兩個外籍教師來培訓青年教師🤽🏿‍♀️。他們在上海很有名🧙🏽‍♀️,其中一個是Jock,他是新西蘭的華裔專家。我做了系主任以後,Jock的哥哥Jack,他是新加坡人。那時候Jack告訴他弟弟,他要到中國訪問👮‍♀️,Jack老師就向他介紹上外英語系,所以我就這樣和他們建立了友誼。

當時全國都沒有幾臺電腦⏪。Jock說我們有一個基金會,給你們上外捐一些錢怎麽樣👨🏻‍🎓?當時我就大膽和他說🙅🏽‍♀️,你看外面電腦都開始普及了🙇🏽,但是現在中國大學裏面還很少,所以我們不要捐款,你就送我們一些電腦,數量要大一點👩🏿‍🏭,能夠開一個班的🧊👩🏻‍🏫,我們就搞一個電腦教室。我把這個設想匯報給胡院長⬛️🈲,他非常支持。

當時人家都說🤌🏿,跟外國人打交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但胡院長覺得這個確實是好事😍,甚至於他自己出面接待他們,跟他們講我們上外的發展情況🪿。錢可能只能影響一個人🌹,幾個人🧝🏻,但是你教育搞好了,它影響一代人。他這麽做工作⛹🏿‍♀️, 後來他們答應給二百臺🧞‍♂️。我們的第一個電腦教室就是這麽建立起來的🧑🏻‍🎨🤛🏽。從此以後上外畢業的人都會使用電腦,出去多光榮,競爭力也強多了🚎。

還有就是他對師資的培養和建設很重視。當時除了引進外教,還會派老師出去進修,胡院長做了很多工作。你做外語老師,如果沒有國外經歷的話,我覺得是不完美的。做一個外語老師,你的語言完全是從書本上面學的😆,沒有自己的親身經歷🥄,這樣沒用的。所以胡院長也盡量為外語教師創造條件。

他自己就是蘇聯回來的副博士,所以他懂得要尊重專家,愛惜人才。剛才說的復合型專業,薛蕃康是真的各方面都可以作為我的榜樣,我對他很崇拜很尊敬。錢維藩大家也知道,解放前在報紙行業的人一般比較自由,但胡院長說人家有這方面的才能🔧,你現在問其他人🧑🏿‍🎄,誰懂?沒人懂,他懂🚢,那就讓他來。這兩個專業後來也引進了很多這方面的專家。

邱懋如和采訪團隊合影


耀世娱乐专业提供:耀世娱乐耀世耀世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耀世娱乐欢迎您。 耀世娱乐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