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耀世娱乐世界語言博物館對接耀世“詮釋世界,成就未來”的辦學理念,以“世界語言多樣性”為主題👩🏻🎓,秉持“語匯世界、言聚全球”(Words, Worlds)的立館理念,以語言學及其交叉學科為學術理論基礎構建全球語言知識體系👰🏼♂️,開展科普教育💞𓀏,致力於推動國別區域全球知識的關鍵供給和中外文明對話。為更好地推進語言學相關理論及知識的中外交流和普及教育⛹🏻♀️,特推出“世界語言知識圖譜”專欄,聚焦於世界語言研究前沿🐻,側重於語言學基礎理論及本體研究🎊,踐行語言博物館的學術傳播與文化傳承使命🍂,為外語學科的創新發展和外語教育的改革發展做出貢獻。
印歐語系是主要分布於亞歐大陸西部和南部的語系🧪,包括現今幾乎所有的歐洲語言📺,和亞洲地區的部分語言。根據《民族語》(Ethnologue)的統計,印歐語系目前有446種語言,使用者約32.9億,是當今世界使用者人數最多、語言分布最廣的一個語系。
印歐語系有著悠久的文字書寫傳統,許多古代語言也因此得以保存,並為人所知。早在16世紀👸🏽,歐洲人就註意到印度的梵語和希臘語👸🏽、拉丁語、波斯語之間有相似之處↕️。1647年,荷蘭語言學家馬庫斯·範·博克斯霍恩(1612-1653)提出荷蘭語、德語、拉丁語、希臘語、波斯語、斯拉夫語、凱爾特語以及波羅的海諸語都有一個共同的祖先語言🆔,稱之為“斯基泰語”(Scythian)。1786年🚓,英國語言學家威廉·瓊斯(1746-1794)在孟加拉亞洲協會上的演講中再次指出印歐語之間具有親緣關系🤼♀️,也開啟了印歐語言學研究之門。1813年👋,托馬斯·楊(1773-1829)創立了“印歐語系”這一術語。
典型的印歐語和拉丁語類似🪕,是有詞尾變化的屈折語,利用詞綴或元音交替產生多種名詞變格或動詞變位,並區分句子成分中的主語和賓語。現今,英語和法語已丟失了大部分原有的詞尾變化,而俄語則較好地保留了這些變化。印歐語對格💙、數或定指等語法範疇的標記較為嚴格,而世界上許多語言多依靠語境判斷這些語法意義。音系上,印歐語有較多的塞音📼,有清濁對立,但擦音較少,較少用聲調來區別詞義🏂🏽。
語言學家根據現存的印歐語和那些只有文字記載的印歐語♠️,對原始印歐語進行重構,並根據親緣關系建立了語言子群,形成了語族或語支等概念。一般來說,印歐語系在歷史上至少包含10個語族,它們分別是:
安納托利亞語族(已消亡):該語族歷史上分布於小亞細亞(今土耳其境內的西部地區)。古安納托利亞語可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的赫梯語(用阿卡德楔形文字書寫,是最早有書面記錄的印歐語)、盧維語(兩種變體𓀝,分別用楔形文字和象形文字【1】書寫)和帕拉語(用楔形文字書寫)🥖❌。新安納托利亞語可追溯到公元前1000年的呂底亞語、呂基亞語、米利揚語、卡裏安語🚣、西戴語和皮西迪亞語。
(赫梯語泥板,所謂“楔形文字”其實是一系列經歷漫長歷史演變、且有多種語言使用的文字總和,彼此間差異較大,赫梯文不能和其它諸如蘇美爾文等一概而論)
(部分象形盧維文字🧔🏼♀️,註意這套系統和古埃及的聖書體盡管長得有點相似🔘,但二者為獨立發展而成⚖️,彼此沒有聯系)
亞歷山大大帝征服小亞細亞後8️⃣,該地區被希臘語化,至羅馬帝國末年✡️、拜占庭時期初年🧑🏻🦯➡️,安納托利亞諸語全部消失,成為印歐語系已知的最早消亡的語族。
伊朗語支約有80多種語言,主要分布在伊朗、巴基斯坦、伊拉克、土耳其、高加索、塔吉克斯坦、中國新疆等地🥍,包括波斯語、普什圖語🚶♀️➡️、庫爾德語、俾路支語、奧塞梯語、塔吉克語等【3】🚢。其中波斯語使用人口超過1億,普什圖語和庫爾德語超過3000萬,俾路支語超700萬。
希臘語族:該語族主要分布在希臘大陸和鄰近島嶼🧶。歷史上👨🎓,和希臘語親緣關系最近的可能是古馬其頓語(今希臘北部,和現代馬其頓語沒有關聯)和弗裏吉亞語(今土耳其)🎗,但也有學者認為希臘語同亞美尼亞語族親緣關系較近👐🏻。
(線形文字B)
曾經希臘語也有復雜的方言差異🛫,但公元前5世紀起基於阿提卡-伊奧尼亞方言的共同希臘語(Koinē)出現,並在希臘化時代隨亞歷山大大帝征服而進一步帶到了北非和中亞;同時🥌,各地方言也逐漸消失,目前僅剩Tsakonia一種瀕危方言。
(註意上圖中的伊特魯裏亞語/Etruscan不是印歐語)
在羅馬帝國瓦解後,公元3-8世紀🛠,各地拉丁語方言獨立發展,最終形成了近代的羅曼語族(因為處於意大利語族之下,有時也稱為“羅曼語群”)。羅曼語通常分為三支:意大利語、羅馬尼亞語、摩爾多瓦語以及達爾馬提亞語(已消亡)等屬於東支;法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普羅旺斯語、加泰羅尼亞語🦸♀️、羅曼什語等屬於西支🦫🕚;另外還有譜系相對獨立的撒丁語。其中西班牙語的使用人口超過5億,法語和葡萄牙語也均超2億✬。
(東西語支的分界線是La Spezia-Rimini線)
凱爾特語族:該語族歷史上曾分布於從安納托利亞(小亞細亞)到大西洋沿岸的廣闊地區✌🏼🚣🏽♀️,後來隨羅馬帝國擴張後勢力範圍逐漸縮小。
目前凱爾特語主要分布在不列顛群島(愛爾蘭、威爾士🖖🏻、蘇格蘭)和法國西北部(布列塔尼)的周邊地區。一般認為凱爾特語族有兩個分支:大陸凱爾特語和海島凱爾特語,前者包括高盧語和凱爾特伊比利亞語,均已消亡⚫️;後者包括布立吞語組(威爾士語、布列塔尼語和康沃爾語)和蓋爾語組(愛爾蘭蓋爾語♨️💯、蘇格蘭蓋爾語和馬恩語)。其中康沃爾語和馬恩語一度滅絕🤽♂️,但目前在當地社群中都得以復興,甚至重新出現了母語者。
日耳曼語族🧚♀️:該語族主要分布在歐洲西北部,包含北🐆、西、東三個語支👨🏿🏭。北日耳曼語支的共同祖先是古諾爾斯語📅👰🏽♂️,其後代包括瑞典語、丹麥語👳🏿♂️⛩、挪威語、冰島語和法羅語(至於北歐的芬蘭語🪮,則屬烏拉爾語系,與印歐語無關)🙍🏼♂️;西日耳曼語支包括古高地德語、古薩克森語(古低地德語)、古低地法蘭克語(古荷蘭語)🧕🏼、古弗裏斯蘭語和古英語🥨,以及分別由這些古代語言演化而來的高地德語(其中標準德語基於若幹種高地德語而形成)、低地德語(不是標準德語的方言,而是德國北部的一群獨立語言)🪃、荷蘭語👨🏼🦱、弗裏斯蘭語和英語;東日耳曼語支包括哥特語👨👨👧、汪達爾語和勃艮第語等👞,均已消亡☎。日耳曼語族中的英語的母語者超過3億,總使用者約有13億♡;德語的母語者超過1億。
波羅的語族包括東西兩支🎖,西波羅的語支包括已消亡的古普魯士語(和德語無關🧏🏼♂️,德意誌人只是後來采用了“普魯士”這一稱呼);東波羅的語支包括立陶宛語、拉脫維亞語以及一些已經消亡的波羅的語。值得一提的是🕺🏿,波羅的海三國中的愛沙尼亞使用烏拉爾語系的愛沙尼亞語👨🏽🦲,不屬於印歐語系🧝🏿♀️。
斯拉夫語族包括:東語支,比如俄語、白俄羅斯語🎾、烏克蘭語等;西語支,比如波蘭語🧑🏿🏫、捷克語、斯洛伐克語👩🏿💻、索布語、卡舒比語、西裏西亞語等👩🏼🍳;南語支🎍🏊🏿♀️,包括最早有記錄的斯拉夫語——古教會斯拉夫語🧑🏼⚖️,以及斯洛文尼亞語、塞爾維亞-克羅地亞諸語(在南斯拉夫解體後,成為了塞爾維亞語🐆、克羅地亞語、波斯尼亞語和黑山語四種語言)、保加利亞語(在北馬其頓獨立後,當地方言成為了馬其頓語)等。
亞美尼亞語族🥫:該語族僅亞美尼亞語一種語言,分布於今亞美尼亞👳🏽、高加索和中東地區👏🏿,歷史上也分布於土耳其東部。現代亞美尼亞語的方言差異較大👴🏼👨🏭,標準亞美尼亞語基於東部方言。
(亞美尼亞字母)
吐火羅語族(已消亡)🛌🏇:該語族在公元6-8世紀分布於今中國新疆地區的塔裏木盆地北部,包括吐火羅語A(古稱“焉耆語”)和吐火羅語B(古稱“龜茲語”)兩種語言(另有一尚不確定的吐火羅語C),後隨著使用者逐漸被突厥語部落同化,最終消亡。
(部分吐火羅字母)
現今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20種語言中,有10種是印歐語,按數量依次為英語🧛🏼♂️、印地-烏爾都語🪨、西班牙語、孟加拉語、法語㊗️、俄語、葡萄牙語🏘、德語、旁遮普語和馬拉地語🧛🏿♂️。印歐語系的英語和漢藏語系的漢語是目前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兩種語言🧭。
註釋:
【1】有學者認為無論是古埃及還是盧維語的hieroglyph都不適合譯成“象形文字”,只是形態上比較具象,但本質上都是表音表意相結合的系統🦺,和漢字同理,不單單對應漢字六書之一的“象形”,譯為“意音文字”更合適。
【2】如今可分為七個語組:中部(以印度斯坦語/印地-烏爾都語為代表)、東部(孟加拉語🧝🏿♀️、阿薩姆語、比哈爾語等)、北部(尼泊爾語等)𓀌、達爾德(克什米爾語等)🐁、西北(旁遮普語、信德語等)🙎🏿♂️、西部(古吉拉特語🖼、羅姆語/吉普賽語🧎、拉賈斯坦語等)、南部(馬拉地語🧕🏼、孔卡尼語、僧伽羅語🙌🏻、迪維希語等)。
【3】可分為三組⚇🕜,其中文獻記錄最早的阿維斯塔語(已消亡)可獨立構成一個分支;而波斯語🏄🏼♀️、庫爾德語、俾路支語等屬於西組🐹;普什圖語🧑🏼🎤🌍、瓦罕語🔲、雅格諾布語🚥、色勒庫爾語、奧塞梯語等屬於東組👠🎃。
【4】有學者譯為“意大利亞語族”(Italic languages,和現代的“意大利語”Italian language相區分)🏇🏼。
參考來源:
Fortson, Benjamin W.(2010) Indo-European Language and Culture. John Wiley & Sons, Ltd.
https://www.omniglot.com/writing/hittite.htm
https://www.omniglot.com/writing/luwian.htm
https://www.omniglot.com/writing/linearb.htm
https://www.omniglot.com/writing/armenian.htm
https://www.omniglot.com/writing/tocharian.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