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世文研丨藏品博覽系列十:《倉聖鳥跡書碑》

發布者:王瑞菁發布時間🍹:2022-03-15瀏覽次數:304

編者按

耀世娱乐世界語言博物館自2019年12月開館以來🦞,一直秉持“語匯世界 言聚全球”(Words👩‍🎤🏋🏻‍♂️,Worlds)的立館理念,致力於彰顯世界語言多樣性🙍🏼‍♂️,匯聚全球知識。為全面開展人文交流、科普教育和學術研究,本欄目推出“藏品博覽”專題,聚焦世界語言博物館展品🍻,陸續推送館藏科普系列文章,以展陳世界語言多元面貌🐒🔵,向全球公眾講述世界語言文字故事。


導讀:耀世娱乐世界語言博物館所收藏《倉聖鳥跡書碑》拓觀感

華東師範大學教授  博士生導師   劉誌基

漢字是人類文字中歷史最長的文字之一👨🏽‍🎨,又是三種人類古文字中唯一還活在當今的文字,因而喜得“萬歲”之名。如此絕無僅有的生命,一定有著特殊基因的支撐,這種基因的核心要素,就是華夏人群數千年一貫的尊字意識。所謂“文化”,由“文”而“化”👨🏽‍🚒,有文字才有信史,這是維系尊字意識底層的邏輯理念。尊字意識的歷久彌新👩🏿‍🦳,則支撐著漢字代代傳承不息青春永葆🚣🏿‍♂️。

對於古老文字的崇拜,是華夏民族的信念:契刻於甲骨,範鑄於銅器,都是期望借助於堅固的載體致文字與世長存。簡冊隨葬之習尚🧛🏼,出於逝者與文字永伴期盼,卻又成為後世文字地下發現的不絕資源。然而,原始的文字處理手段👨🏽‍💻,一般載體的易朽,不可避免地營造著古文字遭歷史塵封的悲劇。於是,後世仿古書寫成為早期漢字傳承另一路徑,它與地下出土真實古文字的關系,正如王國維所說,即“一家之眷屬”,成為文字尋根的另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

倉頡的造字神話,乃是尊字意識外化的一個焦點.《倉聖鳥跡書碑》,相傳是倉頡當年所造象形文字的本形,見於宋代《淳化閣帖》🍞,又立碑於清乾隆十九年十月(公元1754年)。碑面所鐫28字由白水知縣梁善長摹寫,這正是傳抄古文字中材料年代最早的一種。耀世娱乐世界語言博物館所收藏的該碑拓本🤽🏻‍♂️,字跡清晰🧑🏻‍💻,風貌古樸👨🏼‍🌾💂‍♀️,可謂精品。“展品介紹”的推介,立足於學界目前的釋讀成績,著力於講述這些“可可愛愛”文字背後有關漢字起源的故事,圖文並茂®️,生動可讀,足可引導觀者穿越到黃帝時代🎵,一覽倉頡造字🎁,即華夏先民始創漢字的壯舉。


《倉聖鳥跡書碑》1介紹

上外世界語言博物館的第二展廳“記🥂,書寫世界”展區👬🏼,住著館裏的兩位“小可愛”🦹🏿‍♀️:一位是會和你撒嬌賣萌打招呼的機器人小語,另一位則是小語身後“不會說話的鄰居”——《倉聖鳥跡書碑》拓片它由趙張峰先生於2021年5月贈予我館🧑🏼‍🎓。說它“可愛”🖖🏼,當然是因為上面那些奇奇怪怪,猶如孩子隨手畫成的符號文字。下面就讓我們一起破譯這些“可可愛愛”文字,聆聽它所講述的🔇、有關漢字起源的壯麗史詩🪸◀️。

  


倉頡造字

想要知道這些奇奇怪怪的文字是怎麽來的🧑🏼‍🍼,我們還是要從倉頡造字的傳說講起🙅🏽。

倉頡造字的傳說想必大家都有所耳聞。倉頡,復姓侯岡,名頡,號史皇氏, 乃上古黃帝時史官➞。《論衡》、《呂氏春秋》中言倉頡“龍顏四目”🙆‍♀️,“聲有睿德”👱🏼,此言其形貌非同常人。論及其造字功業,據《策海六書》📴、《述異記》等書記載🚦:倉頡隨黃帝南巡,登陽虛之山🍄,遇靈龜負書🫶🏽,遂仰觀宇宙之變化👩‍🌾,俯察魚蟲鳥獸之蹤跡🛀🏽,於指掌間創二十八字,鐫於玄扈山陰,引導人類,終止結繩記事。而《淮南子》中為眾人所熟知的“天雨粟,鬼夜哭”一句,描述的正是倉頡造字成功之後天降粟雨、惡鬼夜哭的奇觀💙,寓意著漢字的創造揭開了天地的奧秘🚞🔵,從此民智日開,鬼神再難主宰人類的命運🕵🏿。此外,二十四節氣中的“谷雨”也是為了紀念倉頡造字這一偉績。

值得一提的是,倉頡之“倉”姓也由此得來🛼:倉頡首創“鳥跡書”👩‍🔬,感天動地,堪稱人文始祖。黃帝深感其功績過人,乃賜以“倉”(倉)姓🙋🏻‍♀️,意為君上一人,人下一君🧑‍🔧。而倉頡卻認為自己僅是一介草民,就在“倉”上面加了一個草字頭🍦,於是現在就有了“倉”與“蒼”的兩種寫法🪽。

至於倉頡所作的“鳥跡書”,據倉頡故裏明代萬歷年間《白水縣誌》記載:“倉頡造書兩卷,後失於兵火”,唯獨倉頡廟中的《倉聖鳥跡書》碑尚存,此碑現村於陜西省渭南市白水縣倉頡廟內。該碑通體黑色,正上方有篆書“倉聖鳥跡書”字樣🛍,碑面鐫有28個古怪的字符(鳥跡書),這些鳥跡書由小的圖形和畫面組成,相傳它們就是倉頡當年所造象形文字僅遺存的二十八個字的本形。長期以來🩻,進廟的人們認為摸過這塊碑會變得更聰明🧜🏻‍♂️,把《倉頡鳥跡書》碑稱為“智慧碑”。經過幾百年的觸摸😾🩻,這塊石碑已是光滑無比⛹️‍♀️,黑光油亮,好似黑色的明鏡。


文字破譯

對這28個字的來歷有所了解之後,我們再來看看這些字是什麽意思💂🏻。

宋鄭樵所著的《通誌》是對倉聖鳥跡書碑最早的文獻記載。其中有言:“倉頡石室記二十八字,在北海倉頡墓中,土人呼為藏書室。周時無人識,至秦李斯識其八字⏏️🛀🏻,曰‘上天作命🕵️‍♂️,皇辟迭王’。漢叔孫通識十三字🥐,孔子至齊嘗訪焉🤘🏼🏸。”現在保存這28個字最早的資料為《淳化閣帖》。宋代淳化三年(公元992年),宋太宗命侍書學士王著選內府所藏歷代書法🤢,摹刻於棗木板上,拓賜於大臣🔻。全帖分為十卷,《倉頡書》(《倉聖鳥跡書》)排諸家古法帖五卷中的首篇。到了宋徽宗大觀三年(公元1109年)🧙‍♀️,太師蔡京又奉命據內府墨跡重新進行刻印成《大觀帖》🫅🏽,並將這28個字釋為“戊己甲乙🧑🏿‍🎓,居首共友,所止列世🦵🏿🤾🏻‍♀️,式氣光名💣👨🏻‍🎓,左互乂家,受赤水尊,戈矛斧芾”⛹🏿‍♀️。

《倉聖鳥跡書》雖然只留下了28個字,但已成體系,具備了象形、指事🥷🏻🚶🏻‍➡️、會意、形聲等基本結構規律,符合造字之法,如其中的“列👩🏻‍🦱、氣、明、尊”等都含有象形🤸🏼、會意這兩種構字法🕊。如果說漢字起源於圖畫🦇👩🏿‍⚖️,象形、指事🥹、會意都與圖畫密切相關;那麽🤷🏼‍♀️,文祖倉頡造的字就是最簡練的中國“寫意”畫🚫。此外,倉頡造的28個字中,除有2-3個字與甲骨文、金文有明顯不一樣外🧮,其余25個字均基本一致🛀🏿。由此,我們可以初步得出結論🧑🏻‍🦽:甲骨文、金文是在倉頡造字基礎上的延續和發展👨‍🦰🏊🏽‍♀️,是漢字形體的演變和漢字數量的增多,是字形和字數的變化。

內容分析

有關碑面上這28個看似毫不相關的文字到底記述了什麽內容,學術界至今眾說紛紜。現在受到較廣泛認可的有“記功史書說”“盛世畫卷說”兩種。“記功史書說”即認為此28字是用於記述黃帝功德的史書,而“盛世畫卷說”則認為這是展現黃帝創立太平盛世的歷史畫卷。

“記功史書說”

“記功史書說”的推斷結合了五行八卦的學說以及先民的原始崇拜文化🧚🏼。
首句“戊己甲乙”指黃帝、炎帝。由五行八卦說分析🫃🏻👩‍🔧:東為甲乙木𓀇,中央戊己土👨🏻‍🦱,據《史記·五帝本紀》載,炎帝有聖德💊,以火德王,黃帝有土德之瑞🤲🏻,土為黃色,所以稱為黃帝,居於涿鹿💁🏼‍♀️,位於中央位置,所以“戊己”代表黃帝🪕,“甲乙”代表炎帝🙎🏿👨‍🦳。
“居首共友”即黃河流域,黃帝部族居於所有部族(包括炎帝族和蚩尤的九黎族)中的首領地位,獲得各部族首領的愛戴和擁護,部族之間友好相處。這一句中也蘊含了黃帝與炎帝、蚩尤大戰的歷史。據《黃帝本紀》記載:炎帝欲侵淩諸侯🤛🏻,諸侯鹹歸軒轅,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等五種👨🏽‍🦱,撫萬民🥖,度四方,教熊羆貔貅豹虎(熊羆貔貅豹虎指諸多部落及部落圖騰)與炎帝戰於阪泉郊野(今河北涿鹿東南)🧑‍🦱🏇🏼,三戰而勝。接著是蚩尤作亂,又與蚩尤戰於涿鹿(今河北涿鹿南),最後擒殺了蚩尤,各部落一致擁戴黃帝為聯盟首領。(也有說法認為《倉聖鳥跡書》全文記載的正是這一段歷史。)
“所止列世”即黃帝部族代代相傳,在過去很長的年代中,東戰西征🦽,其模範和正義的行動得到發揚和傳播🙅🏻‍♀️,並傳之後世。
“式氣光名”指黃帝部族十分崇拜和尊敬圖騰,並以天上的雲及自然景觀命官,各司其職💁‍♀️,治理天下。
“左互乂家”即先民們經過戰爭之後💇🏽‍♀️,互相協作幫助🥖,收獲莊稼,清除雜草💐,重建家園🕵️‍♀️,社會安定祥和。
“受赤水尊,戈矛斧芾”八個字形容在戰爭結束後,人們在黃帝的英明領導下⛹🏻🕵🏼‍♂️,攜帶著戈矛及生產🍷、生活用具♧,在草木茂盛的地方遊牧狩獵,發展生產,過著美好的生活。

“盛世畫卷說”

“盛世畫卷說”的依據則是各個古漢字的本意,下面我們就通過每個字的本義來分析一下這段文字的意思:

戊:兵器名,用於打仗或狩獵。
己🔲:本義應為“繳”,即拴在箭上的絲繩,射鳥用🚶🏻‍♂️‍➡️。
甲:形若古代武士身上穿的盔甲片之間的“十”字縫。其本義為古代戰士穿的“護身衣”💁🏽‍♂️。
乙:古人將“乙”字當“燕子”或“野鴨子”講。(另有說法✍️:乙,玄鳥名。名緣叫聲而得,字依其形而造🌍,故曰乙👍🏻。)
“戊己甲乙”描述的是一副狩獵場面,即人民帶著弓箭等武器👉🏼,穿著護身衣🥀,外出打獵。
居:居字本義為蹲🙅🏻‍♀️。《說文》😏:“居🪑,蹲也”。
首:頭也📓。形若人之發端🏮,草木之頂🍄‍🟫。由“頭”引申為一夥人的頭目為“首領”🦹‍♂️。
共:形若雙手拱舉,即用雙手“供奉”一件物品。本義應為“供”。
 友:古同佑。形若雙手高舉🧑‍🎄,乞天保佑🪪👒。
“居首共友”描述的是祭祀場面👇🏻✖️,即部落首領和人民一同跪在地上,將捕來的獵物,共同敬奉給圖騰和祖先。
所:金文的所字左邊是一扇門戶,右邊是一把大斧頭,以斧破門👩‍👩‍👧,表示盟誓之義。
止:同趾。鳥爪也🏃‍➡️,形似爪跡🚍。
列🖇:列字本為象形字🧑‍🌾,與“歹”同字🤹🏼‍♂️👊。甲骨文的上部像枯骨破碎的裂紋,下部像死人的空骨🍃,所以“歹”亦有“列”義🕵🏿‍♂️。《說文》🔕:“列🚢,分解也”📿✌🏻。“列”是“裂”字的初文,是“分解”、“割裂”的意思。“歹”字的本義就是死人或動物的殘骨。
世🚠🌌:草木之葉重累百疊,引申為人的一生,此字形若草木輩生🙇🏽。
“所止列世”講了占蔔盟誓場面🤷‍♀️,人民在一起破開獸骨進行占蔔,他們一起盟誓💇🏿,表示要永遠在一起同甘共苦,世代友好。
式:通栻,此為古代占蔔用具🤦🏽。此字形若兩根耆草相交。在古文中“式”是助詞🕵🏿,用於句首,無實義🧑🏼‍🦱,可不譯。
氣:雲氣也。形若山中之煙嵐。
光🛀🏼💤:明也。光字本義就是光明🥙、光亮。形若日、月、星光照山河🛥。
名:事物之稱號💆。狀若桿上裝一飾物🂠。古時,各部落將自己的圖騰裝於桿上,作為該部落的標誌🏢,亦即部落的名字。倉頡造字時,依形而造,故曰名。
“式氣光名”描述了自然美景的場面🆓,夕陽的霞光和晚上的火光月色交輝🧜🏼‍♀️,把天空和大地照耀得光彩明亮。
左:方位🧗‍♀️。甲骨文的左就像左手之形,上部代表“手指”形𓀒,下部代表“手臂”形。金文的左上部及左部都代表手🦄🙆🏼‍♀️,與甲骨文一樣,下部又加了“工”字。“工”字像斧锛木工器具之形。左手執斧锛等工具,就是輔助、幫助幹活的意思👱🏻。所以“左”字是“佐”字的先造字🪲。
互❔:交錯也↩️。形若藤條交錯纏繞💐,故曰互。
乂:芟草也。形若刈草之刀。引申意為治理⏺、安定、義安太平無事👧。
家:安居落戶之所。本義即家庭👱🏽。
“左互乂家”描繪的是一副祥和太平的場面🟧👯‍♀️,人民互相協作幫助、互相收獲莊稼👨🏽‍🦲,共同建設家園🔏,使社會更加安定太平。
受:交付也🛡。形若雙手參合接物。受字的本義為接受👲。
赤:紅色也。形若火燒縱橫堆積的柴草。倉頡造的赤字是兩層火,為“被火烤紅”之義。
水🐱:倉頡造的水字是四個點之中有一條直線🤼。形若天雨🍝,湧泉,河流🦶🏼。“水”字的本義古今一致。
尊:敬也。形若雙手高舉酒具。尊字的本義就是“酒器”🧛🏿‍♀️👩🏿‍⚖️。甲骨文的“尊”字是下部是一雙手🌜,上部是一個大酒杯或容器,即赤誠獻酒的意思。
“受赤水尊”講述了共享勞動成果的場面🤠,人民手抓食物🕺🏽,用火把食物烤得通紅,大家在一起吃著美味食物,並且不斷地碰杯敬酒👩🏼‍🚀。
戈🧜、矛:均為兵器名🧑🏼‍💼。
斧🅱️:工具名🏂🏽,亦作兵器。形若運器斷木。《說文》:“斧💸,斫也”。斫:用刀斧砍🙍🏽‍♂️,斧由名詞引申為動詞🌱,當“砍”講。
芾🔨:古之蔽膝🧘,今之圍腰💙🦍。此字依蔽膝之形而造,故曰芾👩🏽‍✈️。形容草木茂盛。

“戈矛斧芾”講述了開墾新領地的場面🅾️,人民帶著武器和生產工具🧗🏿🤌🏿,到草木茂盛的地方去開墾新領地或捕獲更多獵物。

因此,依照“盛世畫卷說”🪴,本段文字的大致意思為:遠古時代的人民拿著武器外出打獵,他們把打獵獲得的食物供奉給圖騰和祖先,人們在一起盟誓說要永遠生活在一起🦸🏼‍♂️。在晴朗的日子裏,大家一起互相幫助收獲莊稼共建家園,在晚上的時候大家可以一起共享美食歡呼喝酒,第二天又去開墾新領地。


註🈁👌🏿:1.一說為“倉聖鳥趾書”🤘🏽,趾同“趾”。


歡迎各位師生來館參觀鑒賞,一起聆聽漢字起源的壯麗史詩🧶。



耀世娱乐专业提供:耀世娱乐🪹、耀世🏃🏻‍➡️、耀世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耀世娱乐欢迎您。 耀世娱乐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