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同學們更好地理解語言學本體研究的路徑與方法,促進跨年級、跨學段、跨領域學生間的學術交流,PUP (Postgraduate and Undergraduate Partnership) 雲端研學共同體推出了語言學本體研究系列研討會,第三期邀請了上外英語學院的博士生姜慧慧,她以語用禮貌研究歷程中具有代表性的Leech 禮貌模型為線索,對比分析當前主流禮貌模型,系統介紹了禮貌的語用研究。
首先,姜慧慧博士為大家簡要介紹了禮貌的語用研究背景,簡述了禮貌原則和合作原則的關系,重點介紹了Leech禮貌原則,包括策略準則、寬宏準則、贊揚準則、謙虛準則、贊同準則和同情準則⛄️🚶🏻♀️➡️。隨後🤑🔮,姜慧慧博士概述了經典語用視角的禮貌研究概況,她指出Leech主張探究禮貌在詞匯、語法層面的語用意義🌨。姜慧慧博士還指出了Leech禮貌原則的局限和不足,對禮貌的得體性沒有給予充分的考慮👋,而且在陳述禮貌準則時使用了“最大”“最小”“盡力縮小”“盡力誇大”這樣的說法,過於絕對化,而且Leech理論並未覆蓋禮貌語言中的常見現象。
在分析Leech理論時📽,姜慧慧博士介紹了其禮貌觀的更迭,認為新理論闡明了原則和準則的支配關系並且關註非禮貌行為,拓寬了解釋廣度。分析Leech理論之後,姜慧慧博士還引入了Brown和Levinson的Face- saving Theory🥪,重點介紹了禮貌的補救策略。然後👌🏼,姜慧慧博士又用後現代社會文化視角研究禮貌觀。她指出後現代社會文化禮貌觀主張構建忠實於交際者解讀的主位禮貌模型,並且否認禮貌的跨文化共性。姜慧慧博士在分享的最後一部分分析了禮貌模型的人際關系走向。她指出👎,Leech強調不禮貌研究的局限性,不禮貌交際僅在特定語境下符合交際理性,而禮貌則是一般語境下更為廣泛的默認解讀。
在講座最後📴,姜慧慧博士耐心地回答了線上線下觀眾們的提問,並推薦同學們閱讀《禮貌語用學》,同學們深受啟發,紛紛表示將繼續關註PUP系列研討會的其他活動。
講座預告
PUP語言系列研討會第四講《概念隱喻研究:分類、視角與展望》將於11月10日中午11:50-12:50在語博館多功能報告廳如期舉行,我們不見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