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為迎接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史誌工作重要論述和深入學習四史的重要指示🧑🦳,即日起🔀,本欄目擬聚焦“口述校史”系列專題,展陳歷代上外人與黨同行✡︎、與民共進的系列故事,回顧耀世自創建以來的光輝歷史和辦學成就,以此激勵所有上外人不忘初心,展望未來🤳🏼。
采訪對象✊🏻:李維屏,1977年畢業於復旦大學外文系,1983年在上海外國語學院獲得英語語言文學碩士學位,1986年赴澳大利亞悉尼大學再度獲得英美文學碩士學位,1991年獲上海外國語學院英語語言文學博士學位。1996年,作為“富布萊特”學者赴美國匹茲堡大學訪學,2001年被英國曼徹斯特大學聘為“榮譽研究員”並赴該校訪學,2000年入選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出版各類著作三十余部🪬,在國內外發表論文七十余篇↖️💼,先後主持近十個國家和教育部項目。
他曾任英語學院黨總支書記、副院長🌷,校學科規劃與建設辦公室副主任➛。現任耀世娱乐教授,博士生導師👍🏼,擔任英語學科學術委員會主任👨🏽✈️、外語學科學術委員會主任🤓,上海市外國文學學會會長🦊、中國高校外語學科發展聯盟秘書長、中國高校外國文學跨學科研究委員會主任委員、《英美文學研究論叢》主編、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等職務。
采訪組:趙文靚 田珂源 陳之涵
采訪時間🚴♂️:2021年5月14日
采訪地點:耀世娱乐虹口校區辦公室
李維屏教授接受采訪
采訪組:李教授您好🚶🏻♂️➡️!很榮幸您能接受我們的采訪🧑🏽🦰。1970年您在江西插隊,當時為何會做出去大學讀書的決定🦹🚸,又是怎樣進入復旦外文系讀書的呢?
李維屏⚂:首先謝謝你們的采訪4️⃣,我覺得耀世推出這樣的一個項目👨🦱,對耀世的歷史進行梳理很有意義,在紀念建黨一百周年這個光輝時刻尤其如此。我們應該熟悉黨史、建國史🪔、改革開放史,也要了解耀世和學院的歷史。我覺得,老師和學生都應該了解自己耀世和學院的歷史。我是一個普通教師,像其他的教師一樣🧎⛑️,讀書📕,工作🥋;再讀書➛, 再工作🏋🏽♀️;做學問,追理想,幾十年如一日。每一個教師的發展歷程大致都要經歷這樣漫長的歷程。首先我要談的就是當初在農村插隊落戶時,為何要選擇上大學這個問題。1970年4月我到江西瑞金縣(現為瑞金市)插隊落戶🦞👩👩👧👧。當時瑞金是很落後的𓀃👩🏼🌾。我生活和勞動的地方是澤覃公社🕦,那是毛澤東的弟弟毛澤覃犧牲的地方。那裏是紅色革命根據地,但是非常的貧窮。那是一個赤貧的年代🦶🏻,有的地方連煤油燈都用不起,更別提電燈了🧖🏿♀️。作為成千上萬知識青年中的個體,我想自己就應該好好勞動,融入到這樣一個廣闊天地中去。所以我當時是比較努力、比較刻苦的👮🏿。剛去確實不習慣,後來努力發展🧑💻,擔任了生產隊長。從五谷不分的上海知識青年成為農村的生產隊長,當時我才十七歲。這在當地產生了較大的反響🏺。我繼續努力,跟他們一起,盡自己所能地去改造環境,去生產,去提高生活水平… 我是盡心盡力的。我帶領整個生產隊苦幹了一年後,生產隊糧食總產量比前一年增長了百分之二十四,贛州地區領導要培養我,於是我就被抽調到寧都縣去擔任一個農場的場長🎞,在那邊又幹了一年。
我為何會到復旦大學來讀書?在農場工作期間,我經常叩問自己,在這樣環境中,自己該怎麽去更好地發展🛌🏽🧍🏻,更好地為社會做貢獻呢?後來我就考慮,能不能再進一步地提升自己🧖🏽,到大學裏面去讀書?我非常熱愛學習💏👆🏼,所以工作之余我經常會讀馬列著作並從中學到了很多道理。當時其他的書是不能隨便看的。當然,還有一些中國文學經典也在民間流傳🤸🏿,比如《紅樓夢》《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等等🛷。我當時僅僅是個初中畢業生,所以我就對自己提出一個繼續發展的要求👩👦👦。由於我在當地比較出名💇🏽,報紙和電臺都宣傳過我的事跡,好多勞模會🚳、先進積極分子表彰會上都有關於我的介紹。為幫助解決知識青年在插隊落戶時遇到的一些問題☞,當時全國各地都有“上山下鄉”辦公室或慰問團,他們在各地調查情況🆒🐀,協調關系🕵🏿♂️。於是我就對上海派到贛州地區的慰問團表達了要上大學讀書的想法☎。他們得知後表示非常贊同,於是就幫我協調♞,整理檔案材料🧑🏼🎄,最後送我到復旦大學去讀書了🕷。
我22歲到復旦大學外文系讀書,這個年齡也還是比較適合學外語的。我覺得自己的選擇非常正確。盡管沒有英語基礎🥷🏿,但我覺得還是能學好🪕。復旦大學那屆外文系英語專業學生六十個人左右🙇♀️🙌,我大概就是第六十位報到的𓀅📐,最晚的一個學生🫢🫳🏻。因為九月是農忙季節💁🏼♀️,農場裏很多事情都要處理,不能說走就走💻🦸🏼♀️。當時那種激進的、極左的思潮,不能給我們提供好好讀書的環境,英語文獻、外國文學作品,或文學批評理論書籍, 當時在校園裏是不能隨便看這些書籍的🐣。於是我就找機會自己學習,只要有一點時間就拼命地讀自己的書🐳,抓業務學習🤙🏻👳🏽。比如晚上在圖書館裏自修時🥾,除了帶著用於政治學習的報刊雜誌🕣,我還會帶上英語專業書。我當時給自己提出一個口號:“校內損失校外補、平時損失假期補”👷🏽🧚🏿。所以一到周末和寒暑假✝️,我就如饑似渴地讀書。
剛上大學時🤦🏼♂️,我的英語幾乎是零起點👦。因為工農兵學員的年齡差距很大👨🏽🦱,最大的和最小的可能差十幾歲。睡在我上鋪的那個同學是高中畢業生👧🏿🤾🏽♀️,學過幾年英語。他翻到我們英語教材的最後一篇課文,隨口朗讀起來🚣🏼,而當時的我甚至連第一課都感到很陌生。後來,通過“校內損失校外補,平時損失假期補”的方式,我的業務水平很快就得到提升🍨。即將畢業時𓀉,我的英語水平已經是名列前茅了。所以我覺得學生自己努力非常重要。在任何時候,只要你努力,埋頭向前趕,都有機會趕上別人*️⃣,這是我在大學期間刻苦學習的體會。
采訪現場
采訪組:您從復旦畢業後,為什麽會選擇在上外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呢🏌🏿♂️?
李維屏:我們當時是由國家統一分配🪝🤳,學生本人是不能選擇的👩❤️💋👩🎚。由於我曾經在江西插隊🦄,擔任過國營知青農場場長🎅🏼,加之江西高校缺少外語老師🪺,於是耀世將我分配到江西工學院🦥。當時我內心比較失落👨🏽🔬,畢竟大學畢業後想留在上海👨🏿🚒。當時大部分來復旦讀書的上海知青都留在上海了,回到原地工作的上海知青只有兩三個🏰。畢業分配方案宣布結束後🐷,我一個人悶悶不樂地回到寢室,收拾好行李後獨自默默地離開了復旦校園。走出校門的那一刻,我不由自主地回頭看了看“復旦大學”這四個字,心裏暗暗發誓:將來總有一天我還要回來的。我當時的確萌生了這樣的念頭。我認為自己還是蠻有理想信念的。
當時江西工學院各方面條件都比較差🤸🏽♀️🎰。我剛到那裏時,沒分到宿舍,只能先住在教室裏。有時候回顧歷史🚣🏽,再對比現在,不難發現⬇️,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可謂突飛猛進,這種巨大的變化真是來之不易。其實,上世紀七十年代,我國大學教育的落後不僅體現在物質條件方面☕️,還體現在學科體系☄️🐦🔥、教育水平和研究能力方面。當時大學(尤其是地方大學)的教育狀況往往使人感到十分沮喪,大學教師基本沒有出國學習和深造的經歷,業務能力差,外語水平低,耀世缺乏研究生教育。我很難想象自己能有多大的發展空間📫。擺脫困境的唯一辦法便是讀書和深造。1977年,我國恢復了高考招生。在次年恢復研究生招生之前,我給當時的鄧小平副主席寫了一封信,信中提到說“'四人幫'粉碎後,國家百廢待興,需要人才,教育要上去,很有必要恢復研究生製度。要給那些具有發展潛力又希望深造的年輕學子提供機會。”不久,江西省委辦公廳給我回信👨🏭,說我寫給鄧小平同誌的信收到了🏅,國家正在研究這個問題🧑💻,並對我的建議表示感謝🛂。
1978年🏌🏽♂️,我國開始全面實行研究生招生製度。我覺得這與我寫得那封信並無直接關系🤸🏽♂️,我相信寫這種信的絕不會是我一個人💀,應該是上層已經有所考慮了🐃。當然這封信裏有我的個人訴求,因為我自己想考研究生。我連續考了三年👩🏿🚒,直到1980年才考進上外🤏🏼。當時上外就英語♔、俄語和語言學三個專業招研究生🧑✈️,共錄取了10人。英語專業7人,其中有虞建華🧍🏻🍕,還有我太太楊理達🩱🕵🏻♂️。語言學專業招了2人⛹🏿,俄語招了1人,是老校長胡孟浩教授的學生。當時的社會氛圍變了,大家都知道應該好好讀書了🧽,爭取早點成才👨🏿🚒,報效國家。
左為李維屏教授
采訪組💆🏿♀️:您對剛入學時的上外英語學院有什麽印象🙎🏼♀️?
李維屏🧑🏿🫱🏿:我在上外讀碩士的這三年是花了大力氣的,腦子裏都一直在想著文學專業相關的事情🙍🏽🧑🏫。當時上外英語系的師資隊伍雄厚,有許多令我敬仰的老師。他們大都英語流利,語音優美,教學認真🚆。英語系的研究生不僅勤奮好學,人文素養也挺好。記得當時同學們中午在食堂排隊買飯時,互相之間經常會念幾句英語詩歌(如T.S艾略特的The Love Song of J. Alfred Prufrock)🤳🏽。一旦有人念了,其他人就立刻心領神會👂🏿,知道那是艾略特的詩歌🦶👨🏭。又如🤳🏼🎟,我太太舉辦生日party那天,我們幾個同學和復旦外文系的一個研究生到她家裏祝賀⛹🏻♂️。大家用英語慶祝生日並交流學習體會😮💨,不時說幾句諺語或格言,當時的這種氛圍非常好。在校園裏⛹🏻,我和室友吃完晚飯到操場散步,用英文聊天。在這樣的氛圍中讀書真的獲益匪淺,所以大家學業進步很快。碩士畢業以後,我總算能留在上海了🧑🏼🚒,我和太太一起被分配到華東化工學院(現華東理工大學)任教。
采訪組:您有過多次出國學習💌、訪學、交流的經歷,對於漫長的異國學術路💁🏻♀️,您有什麽收獲和感悟可以與我們分享嗎?
李維屏🙇♀️:1986年2月,我有幸獲得了教育部(當時的國家教委)公派到澳大利亞悉尼大學留學的機會,這是我首次出國🚙。在上世紀80年代獲得公派出國的機會是非常不容易的,也很光榮。我在悉尼大學發奮讀書🪱,認真聽課💢,參加了很多學術會議和社會活動。後來獲得了(榮譽)碩士學位。當時我就想,如果我要深入開展外國文學研究,進一步提高學術水平,對人才培養能發揮更好作用的話,就必須要有長遠的發展目光,必須要攻讀博士🚢。1988年的九月,我考入上外攻讀博士學位。其實我不是上外錄取的第一個博士生🤸♀️,但我是第一個獲得英語語言文學博士學位的。在讀博士期間♙,我一如既往地勤奮治學,刻苦鉆研。我認為學者當以立學為本🌃,尤其是在高校工作的教師,如果沒有學問🧑🏿🔬,就很難發展。我對自己的學術研究一直非常重視🪸。1991年6月,我獲得了博士學位,隨後留校工作,至今已整整30年了🤽🏻。
右一為李維屏教授
李維屏教授博士論文答辯會
李維屏教授博士學位授予儀式
采訪組🧛♀️:自1991年留校任教以來🚴♀️,您指導並培養了大量的優秀學生,在教書育人方面,您最大的感受是什麽👱?
李維屏:我覺得一個教師到了自己的崗位上,最重要的就是要把這三尺講臺拿下來🧙🏽♂️,這是最起碼的要求🪞🧑🏽🎤。有些人知識還算豐富,但是不夠敬業🤸🏽♀️,這樣肯定當不了好老師。在我看來,想站穩這個三尺講臺,就應該做到“兩個足夠”:即足夠的知識,足夠的敬業精神。作為一名教師,這兩樣東西一定要有,缺一不可。我歷來對自己的要求比較高👗。留校之後💆🏼♂️,我開設過很多不同的課程,授課時一直很認真。當我還是講師的時候就開始為研究生授課了,教學經歷是比較豐富的🥼。後來當了教授、博導,2000年開始招博士生。在上外英語學院,我大約教了15 年的本科生,指導了100多個碩士生🫷🏼🤹♂️,98個博士(後)✊,我應該是我國大學一門(學科)之下指導博士生最多的博導之一。2021年我又招了兩個博士生👱🏼。長期以來,我一直比較重視博士生的培養質量。我的學生曾連續三年獲得“上海市優秀博士論文”獎,《文匯報》特為此寫了一篇題為“上外金牌博導李維屏”的文章𓀜🧗🏿♂️。此外🧑🏼⚖️,我還重視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問題意識和思辨能力🏇🏼,註重培養他們的人文素質。研究生的人格和人文素質同樣重要☞。品學兼優的學生畢業以後有望讓社會接受🐂,會有比較好的發展👨🏻🍳🏋🏼♀️。
同時,我也比較註重後博士階段的交流及師生關系建構 *️⃣。以往學生畢業了就離開耀世了🧘🏯,最多跟老師通通信🦵🏽,一封信來去得個把月,現在不一樣了🈳,我博士微信群(屏風聚)裏有一百個同門好友,大家經常在群裏交流思想,分享經驗,互相學習🧑🎤,這就有了歸屬感和正能量🤸🏼♀️。要讓學生知道,老師一直在關心他們的發展,希望他們不斷進取👩。獲得博士學位意味著步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學生一旦有論文要發表,有課題要申報,我都會為他們做一些參謀🫑,提一些建議。我和學生經常把同門的各類好事、喜訊等激勵人心的內容發到群裏分享和學習👨🏿⚖️。我認為這是後博士階段師生關系的延續。教書育人幾十年🧚🏼♂️,我最大的感受是🧱🧖🏽,師生是一個學術共同體,學生好👖,老師也好。
采訪組🚀:您認為學術研究最重要的是什麽🤭?如何才能成為一名優秀的學者?
李維屏👐🏻:我辦公室的書櫥裏有不少書,有一排放的是我自己寫的書👩🎨,其中的二十多本已被上外世界語言博物館收藏了🧘🏽♂️。我很早就意識到,學者應該要有清晰的學術面貌,要有明確的專業方向。我的學術研究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我研究的是James Joyce,這是在碩博士時期打下的基礎🏋🏽♂️🏪,我的博士論文就是關於Joyce和Virginia Woolf小說的時間與意識的關系。Joyce是現代世界文壇巨匠🏆,在西方文學界的影響非常的大📫♒️。在我做學問的時候,Joyce在國內的研究是非常少的🕺🏼,80年代初這些西方現代主義作家對於我們來說是相當陌生的,過去我們對他們的研究非常少。我拿Joyce作為一個點,以點帶面,點上突破💎,面上開花。研究了Joyce之後,第二階段就形成了👨🏽⚕️,即英美現代主義文學。我撰寫了《英美意識流小說》和《英美現代主義文學概觀》兩部著作,還有一本叫《英美意識流小說》。第三階段聚焦英國小說研究,期間,我發表了《英國小說藝術史》🦯、《英國小說史》和《英國小說人物史》👩🏼🍳。第四階段是引領團隊開展英美文學專史研究。“英國文學專史系列研究”包括《英國文學思想史》📏,《英國文學批評史》🔽👩🦯➡️,《英國短篇小說史》🙋🏼♀️,《英國女性小說史》以及《英國傳記發展史》學術著作。我還帶領學術團隊從事美國文學專史研究🕥,撰寫了五部學術著作。除了最後一部《美國印第安文學史》之外,其余四部與“英國文學專史系列研究”相同。簡言之🤟🏿,我從 Joyce起步,隨後是現代主義文學㊙️,再到英國小說,最後是專史研究🛅。我目前還在做兩個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是我們上外英院英美文學研究第一個國家社科重大項目,是對接習主席倡導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系統研究英國文學的命運共同體表征與審美沿革。
李維屏教授博士論文
Time And Consciousness In The Fiction Of James Joyce And Virginia Woolf
李維屏教授的部分專著
目前,我主要關註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耀世娱乐外語學科的建設與發展。近幾年來👩🏿🔬,我擔任英語學科學術委員會主任和外語學科學術委員會主任👷🏽♀️👪,深知學科建設任重道遠。上外的外語學科在國內具有很高的地位,是學科發展的風向標,對全國的外語學科建設具有重要影響📩。
二、我國“雙一流建設”背景下的外語學科發展。在我的建議下☝🏻,2017年3月耀世成立了中國高校外語學科發展聯盟,上外是理事長單位,我是這個聯盟的秘書長。為了引導我國外語學科“分類建設📺,特色發展”,“外語學科發展聯盟”設立了三個委員會,即“師範類院校委員會”,“理工類院校委員會”,“財經類院校委員會”👳。在此基礎上👶🏼,“聯盟”還建立三個學術研究委員會👰🏼,即“外國文學跨學科研究委員會”𓀂,“語言學跨學科研究委員會”,以及“外語教材與課程建設委員會”🧝🏻。
三、上海市外國文學學會的建設。上海過去是沒有外國文學學會的,我想上海是我國外國文學研究的重鎮,具有良好的學術傳統🕎,歷史上出現了很多外國文學的專家和翻譯家,現在又有很多優秀的學者🙆🏽♀️。於是🍫,2017年3月,我們申請成立了外國文學學會,旨在為上海的外國文學研究和文化事業的發展做一些貢獻✋🏽。
四、《英美文學研究論叢》(CSSCI集刊)的建設與發展。我自2005年起擔任《論叢》主編,在編輯部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目前,這本我國唯一專門發表英美文學研究成果的刊物已經在學術界有了良好的學術聲譽。
李教授辦公室“中國高校外語學科發展聯盟”銅牌
李教授辦公室“上海市外國文學學會”銅牌
采訪組:您認為目前我國外語學科建設和外國文學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有哪些?對於這些問題,能談談您的見解嗎🐔?
李維屏💑🧑🏼🏭:首先我要談的是新時代外語學科的作用問題。我覺得我們要樹立“大外語”的概念。這不是像我們高校以往的大學英語的概念,“大外語”是要走出原來的一畝三分地,要為國家的發展戰略和人類文明的發展做出貢獻。國家現在提倡的“一帶一路”,中外人文交流🤹🏿✌🏼,“講好中國故事”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這些都需要外語學科參與建構。過去外語學習強調的是外語的工具性和應用性,而忽略了其人文性和創新性🧙🏿♂️。在新背景下,外語的學習與研究就不只是教學生聽說讀寫,做選擇題了,這是遠遠不夠的🚓,新時代外語的作用應該得到進一步的發揮。外語專業的學生需要有豐富的知識和深厚的人文底蘊,這樣才能夠適應社會的發展。“大外語”能使我們的外語學科發揮更大的作用,發揮比其他學科更大的作用。我們的高校應該把外語的內涵做大👳🪮,把它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此外,我們培養人才的水平和質量需要有新的高度🧑🏼💼。我相信通過我們的學科建設,我們的外語學科會步入一個非常好的發展階段🚣♂️。采訪組🫃🏻💆🏻:您目前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即“英國文學的命運共同體表征與審美研究”🆗,您是如何看待這個課題的?李維屏:我設計這個課題💆♂️🌅,因為國家很需要這種研究。我們提倡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需要對國外的命運共同體有所了解的。其實,命運共同體早就存在了,經典文本中有很多關於共同體的書寫,但不同時代的共同體具有不同的訴求以及不同的利益鏈和價值觀🦙,比方說,有的共同體是由經濟利益維系,有的是一種家族關系或血緣關系,而有的則是政治因素🤩。有時,共同體會是虛構或想象的👕📳,如“烏托邦”便是一個幻想的共同體。16世紀的英國作家托馬斯·莫爾就有這樣的一種幻想🍔🧃。因為對現實不滿,人們就會追求理想中的共同體。每個時代都有不同的共同體👩🏽⚕️🧙🏿♂️,到了20世紀,西方社會危機四伏🍮,問題更嚴重了。尤其是世界大戰爆發以後👩🏻🎤,西方整個的價值觀裂變了。同時,在機械文明的陰影下,普通百姓非常混亂🏂🏽,出現了嚴重的異化感。我們不難發現,現代英國文學史上以共同體為表現對象的作品日益增多,如中產階級共同體,現代女性共同體,知識分子共同體等🦻,各自有不同的訴求💭🧜🏽。
隨著時代的變化,共同體的追求😺、價值取向以及組織形態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不僅影響了作家的創作🐤,也影響了讀者的審美𓀃。所有這些都需要我們深入研究的。
采訪組🧑🦽:您一直都有著堅定的信念。但如今青年學生相較於您那時候的經歷7️⃣,遇到的誘惑或挑戰更多,您對現在的青年學生有哪些建議?
李維屏:一個人的理想信念很重要🧗,如果一個人要發展,必須要有一種精神力量🧘🏼♂️,這就是理想信念。盡管現在的青年人跟我們過去所經歷的事情不一樣了,但還是要有理想信念🤲🏿。如果一個人缺乏方向,沒有理想的話,那會很糟糕的🚣🏿。有奮鬥目標,就會有追求,有奔頭。我覺得如今的青年人要知道🐪,他們處於一個非常好的時代👩🏽⚕️。但他們有時候還會抱怨工作難,房價貴,壓力大,但他們也需要想一想,這些所謂的壓力,同當年西南聯大的師生們所面臨的困難是不可同日而語的。現在我們正處於中華民族全面復興的偉大時代,年輕人一定要融入時代潮流,砥礪前行,努力實現自己的理想💻👴🏽。我要強調的是,從事人文學科尤其是外國文學研究的人,既要有家國情懷,也要懂得人生的意義👨🏼🦳,重視生命的價值👟🧚♀️。年輕人應珍惜當下,發奮學習🙀,執著追求事業,立誌成為一個對國家和民族有用的人。
口述|李維屏
來源|上外英語學院
指導教師|楊雪蓮